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教育强省建设中
奋力开拓郑工实践的新局面
甘 勇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专章阐述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大论断,并置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之后的突出位置,更凸显出教育、科技与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作用。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6月16日,河南省委常委会作出了教育强省建设的重大部署,强调要抢抓教育强国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持续调整优化高校布局、学科学院、专业设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7月23日,河南教育强省建设战略咨询会在郑州召开,毛杰厅长强调全省教育系统要学习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从“宏观、中观、实践”三个层面,分析和把握教育强省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与实践路径。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是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的战略先导,是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必由之路。教育强省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蓝图已经绘就,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将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强国建设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教育强省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与实践路径,全面贯彻实践要求,努力成为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先行者,研究阐释教育强省内涵特征的主阵地,贯彻落实教育强省重要决策部署的排头兵;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上绝不含糊,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绝不含糊,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上绝不含糊,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绝不含糊,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上绝不含糊,努力把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建成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下面我结合自身学习和学校工作的实际,就教育强省建设和郑工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要充分认识教育强国 教育强省建设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对教育进行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阐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意义、本质特征、重点任务和根本保证,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战略定位、地位作用、使命任务、发展要求和建设机制,特别强调了高等教育是国之战略重器,是关键推动力,要发挥龙头作用。我们要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刻领会“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的深刻哲理,深刻领会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战略意义。要提高政治站位、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的战略意义,以教育强国建设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舍我其谁的责任心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高教何为、教育强省郑工何为的责任感使命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要深刻分析新形势新要求 抢抓教育强省建设重大机遇教育为兴国之本,强国之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世界强国无一不是高等教育强国。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世界一流大学和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河南省委作出了打造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航母”、培育“第二梯队”的战略部署,强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工作,努力建设一流学科、打造一流平台、集聚一流人才,加快向更高水平的一流大学迈进。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于201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6年开始本科招生,学校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时代、新挑战与新要求,学校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支撑作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近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以服务“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和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为牵引,不断抢抓历史机遇、沉着应对风险挑战,各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围绕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支撑作用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战略目标,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大力实施“一二三四工程”,全力推进“三步走”战略,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布局学科专业体系,理工特色得到了强化。二是教学中心地位牢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校不断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党政班子切实履行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制定了“两平台+多模块+三环节”“五育并举”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构建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特质,不断深化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的综合改革,持续开展“双百万”工程,营造了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推进内涵式发展。学校围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以“五星级支部”创建、“优秀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为引领,坚持党建与业务相融互促,大力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实施“强思政、数智化、重实践、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优化学科专业、推动专业内涵建设,目前我校已有电子信息工程、特殊教育、智能科学与技术、物流管理四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加强教学保障条件建设,拥有较好的实验实训的环境;坚持以三教改革促建课程建设,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校级优质课程,已获批三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和二十六门省级一流课程、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100 门;建成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 10 门,校级课程思政样板课 30 门;大力实施“大师工作室”新型师徒制模式,引育并举,努力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积极探索人才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的改革,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黄金无足赤,白璧有微瑕”。近几年来学校教育事业特别是本科教学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标高水平大学和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我校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不少的短板。一是新时代教育理念学习有待加强,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新时代教育工作大会精神、新时代高教40条、专业目录与国家标准、指标体系等等的理解和内涵研究。二是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顶层设计有待优化并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各级领导班子有待选优配齐。三是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需要加大。专任教师数量总体上有待补充,有些教学单位或专业缺口大,高水平带头人水平不多。四是教学经费投入存在不足,专业、课程、教程教研教改等经费投入力度不大,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实习经费等支出不足。五是专业内涵建设有待加强,培养方案需进一步优化,实习经费保证不力,实习基地利用不够,实践教学组织、指导、考核有待改进。六是教学管理相对薄弱,教学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稳定性不够,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七是课程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不少专业基础课不及格率过高。八是管理机构、教学单位设置和校区分散且功能布局有待优化。九是服务“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和“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助力国家创新高地和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十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水平不足,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成果、科研团队、研发平台缺乏。
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我校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是教育强省建设郑工实践必须答好的考卷,也是学校发展面临的重要历史机遇。我们要以教育强省建设为契机,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高涨的工作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必胜的信心信念,积极投入到迎评促建工作中去、投入到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去,奋力开拓教育强省建设郑工实践的新局面。
三、要准确把握重点任务 加快推进我校高质量发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同志在我校校长聘任仪式上要求学校全面落实省委“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总要求,坚持“三标”引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拉高标杆、勇开新局,立足稳得住、管得好、上得去,力争将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建成对地方发展有突出贡献、在省内有突出地位和作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新部署,我们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新要求新部署,要紧抓重点任务,积极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的郑工实践,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始终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扛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面对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我们作为社会主义高校,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郑工学子,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要持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
(二)始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学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我校作为以工为主的本科高校,要坚持打造工科特色学科专业,要把加快建设特色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应用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始终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工程技术人才支撑。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有的放矢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提升服务“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之路,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四)始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对于我们学校来说,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国情省情和学校实际的教育评价体系。抓住教育数字化这个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转型,充分利用网络化、数智化手段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要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五)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鼓励教师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规范,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
建设教育强省,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做到学深、悟透、做实;把办好人民满意大学放在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高度,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奠定基石、打牢基础的高度,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扛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以创新为引领,以人才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以教育强省建设为契机,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确保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努力开拓教育强省建设郑工实践的新局面,为教育强国贡献郑工力量。
(作者简介:甘勇,男,教授,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