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思想武器,它不仅建构了科学的哲学体系,而且还建构了科学的社会制度体系,通过《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组织设想和力量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了普遍的哲学真理和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更体现在它的伟大实践性,为人类社会国家制度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制度设计,充分说明了人类社会的国家制度设计从来都没有唯一性,也从来没有凌驾于其它制度之上的“超然”制度,只有符合本民族文化历史血脉传统和科学理论体系的符合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不仅建立了一个新中国,还将指导中国建立一个崭新的伟大中国。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22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时代重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履行立德树人之精神思想铸魂育人的伟大使命,必须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属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同心同德,戮力前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蓬勃力量。在这里,本人就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必然性谈一点看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实事求是,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把握真理。追求真理的根本方法和路径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在不断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实践中去追求和把握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是以人类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人的自身价值和历史创造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其作出了经典的表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在中国人民为摆脱1840年以来被动挨打、任人欺凌,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化蒙尘的危难时刻,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民族开展属于自己的伟大革命、伟大斗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到,革命力量的凝聚是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结合,无产阶级形成的基石,革命力量的聚散是随着历史演变而变化,认识到了社会阶级形成、矛盾冲突中帝、官、封是我们最主要的敌人,是压在中华民族身上的三座大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掌握了真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懈探索、不懈努力和不懈奋斗,中华民族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符合中国当代历史发展的规律属性。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自此,中国革命就有了共产主义的基因种子。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既是伟大实践更是理论创新,还为人类社会发展指出了问题所在,更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前景以及发展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普遍性完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需要,是中国人民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来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需要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坚持以其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人民持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当前,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这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存在和解决,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可以找到基本的解决观点和方法,要根本解决中国的问题和实践,还必须与中国的国情和面对的世情相结合,创造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理论。这就需要更多的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更高水平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符合五千年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发展的文化属性。只有根植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沃土才能根深蒂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在民族性格不仅勤劳勇敢,在灵魂智慧上更加勤思擅索,形成了世界独有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独有的东亚文明辐射到了亚洲的东方和东南亚等地区,开启了人类多元并进的文明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政治属性。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结晶指导的必然结果。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政治属性必然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底色。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根本属性也即它的政治性就是它的人民性,为了人类的自由、平等、幸福而存在,也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发展的的现代化,具有为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人类福祉而发展的现代化,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覆盖面、发展对象、包含的内容、发展途径等重要特征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属性。中国式现代化政治属性所蕴含的人民性,不仅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之中,理论阐释之中,更体现在伟大实践之中,做到了理论与实践,政策与务实的绝对统一。十八大以来,我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了中国人民全区域全员的脱贫攻坚。我国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属性的鲜明体现,老、弱、病、残、幼,疫情防控一个都不能缺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人民属性,将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底气和根本考量。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现代化精神价值意义的四个根本属性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在浩荡绵延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了灿烂辉煌而又成就伟大的中华文明,成为独树一帜的世界八大文明体系之一,在政治制度、文化思想、民风生活、民族心理等方面对东亚诸民族形成了深远影响,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影响到亚洲、非洲等民族。随之工业文明的到来,创造出来了以生产工业化、信息集约化、政治民主化、思想多元化等为主体的现代社会文明体系,以农耕文明、农村文化、农民主体为特种的中华文明俨然跟不上现代文明的发展步伐,进入人类发展的18世纪以来逐渐星光黯淡下来。但是,中华文明积淀优秀文化历史底蕴是不可被忽视的,正如黑格尔提出“上帝之死”超然思考,追思人类到哪里去的哲学之问时,就有哲学家提到:看东方,在孔子、老子、庄子思想体系中重新思考人类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个深远问题。进入现代文明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旦与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融合起来,并以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发展,便会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时期是这样,进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期也是这样,这是我们必须形成的价值认识和思想认识。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清醒的一点,真正做到讲马列者首先要信马列、懂马列。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切高校课程思政课教师的立身之本!因而思政课教师应该自觉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成果,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坚持从史的观察和分析中形成对我国选择的道路和理论自信。(作者简介:谭笑风,男,副教授,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