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心工作是人才培养。高校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早在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提出: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2020年,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20]10号),文件指出: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高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教师工作、组织、宣传、人事、教务、科研等部门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一项可持续的基础性工作,高校相关部门需沟通协作、合力而为。我们在高校工作实践中发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平台,在高校内涵建设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
1. 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定位及功能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力量所在,不断提升高校教师能力水平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高校教师素质和能力如何持续发展和提升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平台和路径。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出现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部分高校的师资培训与交流中心,主要用于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以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1],2012年7月,国家依托部分重点高校(如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设置了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每个中心给予500万经费的支持[2],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随后,各高校陆续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要围绕教师教学发展等方面开展工作,随着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定位及功能不断丰富、优化、调整,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持续发展的需求。
1.1 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平台,强化教师培训与指导
教师培训与指导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具有以下特征:(1)培训对象的全面化,涵盖全体教师;(2)培训内容的系统化,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技能、学术道德与课程思政、职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3)培训方式的多样化,主要通过线上与线下、分散与集中、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形式实现,既可以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培训资源,也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亲临指导,既可以校内集中培训,也可以亲赴知名院校观摩学习,以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根据培训对象的层次、专业及岗位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培训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技能、学术道德与课程思政、职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培训与指导,从观念上纠正传统的“重科研轻教学、教学与科研相分离”的教学理念,落实“以本为本、三个回归”的教学要求,通过中心的系统培训和指导,使教师发展在学校办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发挥支柱性的作用。
1.2 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平台,深化教师交流与合作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不仅是教师培训与指导的平台,更是教师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同时进行优化配置,为广大教师搭建资源获取与交流合作平台,使“社会-高校-个人、不同高校/单位/部门、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老师”借助中心平台交流合作,互通信息,共同推动知识的创新发展,服务教学,提升能力。比如通过“名师讲堂、专家讲座、专题研讨、教学论坛”等形式组织相关教师对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教改项目、教学方法与技巧等进行交流和探讨,不同层次、年龄、专业背景的教师针对同一问题(课题)进行全方面、多角度、个性化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和能力提升,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高质量建设。
1.3 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平台,持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与能力
教师教学发展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科研水平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发展,即教师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3]。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功能之一就是促进教师综合素养与能力全面发展,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等,增进教师身心健康,提高教师人际交往及职业发展能力[4]。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各类资源的整合,以满足广大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利用中心平台交流合作整合的功能,满足教师人际交往、项目合作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增进知名专家、学者与青年教师交流接触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在职业道德、专业素养、教科研能力等方面不断成长,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幸福感,从而使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不断提升。
1.4 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支撑,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所在,体现了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高低,而教师则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高校内设机构,其核心功能为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服务对象面向全体老师,可通过多种渠道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首先,面向全体教师方面,通过为各层次、各专业背景老师提供相应的培训、交流、合作等共性及个性化服务,促进专业教师综合素养与能力提升,进而服务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其次,面向不同类别教师方面,比如面向青年教师、博士教师等,既能从教师教学发展及人才培养出发,促进其个人教学水平提升,又能促进青年教师发展规划、教学团队和教研团队建设,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
1.5 以教学评价与反馈为推手,反哺教师教学发展
教学评价与反馈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按照学校内部机构设置,我校教学评价与反馈归口于教学督导部门,但教学评价与反馈材料却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极好的培训案例和素材。在教师教学培训、交流过程中,以典型的教学评价与反馈素材为载体,对优秀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老师们学习案例素材中好的做法并进行应用推广,同时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反思、研讨、优化、改进,反哺教师教学发展,服务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提升。
2. 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机制
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要围绕教师教学发展这一核心问题而开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有效运行是有效解决教师教学问题的根本保障。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运行机制主要涉及到组织管理、人员管理、运行经费来源、教师激励机制及质量评价机制等。
2.1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组织管理机制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组织管理机制主要涉及到组织目标的厘定、组织机构的设置、机构管理办法等等。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组织目标是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办公室设在教务处,中心根据学校及教务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设定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教师教学发展类项目,如教师培训、交流与合作、教学评价与反馈剖析等,最终实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组织目标。
2.2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人员管理机制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具有明确的人员管理目标,即以教师为主体,以服务和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为最基本的人员管理目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设主任1名,在具体工作开展上归口教务处,并由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指导,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顾问,指导中心重要工作的开展。中心主任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负责中心日常工作的开展,另外,中心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从各学院遴选优秀的专业教师兼任中心项目管理、咨询、教学评价等辅助工作。中心人员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和特长,服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开展。
2.3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费筹措机制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运行经费的保障,由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我校常设机构之一,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经费一般从学校的基本预算中获取,同时也接受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教师发展项目经费支持,以保障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顺利开展。
2.4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教师激励机制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激励机制主要目的是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中心开展的各类项目活动,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积极进取、改进教学,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学校的内设机构之一,兼有学术和行政两类性质,首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借助平台优势,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充分整合“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资源,并进行优化配置[5],为广大教师的发展、成长提供充裕的资源和平台支持;另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一个教学服务平台,有大量热爱教育、热心教学的优秀教师在此平台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学习,为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学习、服务平台;再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利用机构经费可对一系列涉及教师教学发展的相关改革项目(如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教学质量提升等)进行支持,促使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难题,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2.5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质量评价机制
质量评价是衡量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效果的重要尺度,质量评价是双方的,既有教师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评价,也有根据工作需要,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教师的评价。首先,教师对中心的评价主要从教师的参与度、满意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校园教学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主要通过随机访谈、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形式实现,在质量评价的过程中要强化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有效性,有效科学的质量评价能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引;另外,根据工作需要,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还可借助评估督导的结果为教师个人提供教学现状评价、为院系课程改革等提供综合评价,并逐步建立起完善、科学的复合性评价体系,中心对教师、院系课程的综合评价能有效促进教师发挥优势、改进不足,提升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6],助力学校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
3. 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仍处于探索阶段[7],尤其在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较晚,在运行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还需不断优化和改进。
3.1 教师主动参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项目积极性不高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服务教师发展,服务教学提升为宗旨,教师的参与度直接体现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项目的有效性。经调研发现,目前教师主动参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项目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仍有存在,部分老师认为科研成果易于量化,便于排名,而教学/人才培养属于系统工程,难以短时间突破;(2)中心项目的培训内容及模式多以普适性的全员培训、专家讲座等形式开展,不能完全适应教师个性教学发展的需要。
应对策略:首先要厘清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明确高校老师的根本任务,坚持“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教学与科研相长”的理念,“重科研而轻教学”则偏离了大学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重教学而轻科研”则难以实现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可利用职称评审、绩效奖励等政策文件进行积极引导;其次,教师发展中心在项目设定上要强化创新,提高教师的可参与性、可互动性,除了传统的全员培训、专家讲座,也可以个性化的推出小范围、多层次、非正式的交流平台,比如部分高校推出的午餐交流会、教学工作坊等,都是很好的形式。
3.2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校内外资源配置不足,学术性仍需提升
校内外资源的配置主要是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运行过程中对人力、物、财力的调配能力,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设置为学校某一部门的附属机构,资源配置能力有限,难以实现“校院、院系”等培训资源有效联动,另外,中心主要面对全校教师,发展项目的设置多为计划性、一般性、普适性的,且多以专家讲座为主,而并未把教学作为一种学术来研究,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过程必须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
应对策略: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提升其资源配置能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要加强教师教学发展全校性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院系教师教学发展,建立健全院系专业教师发展项目,同时为跨学科教学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其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要强化教师发展工作的研究,深刻把握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设定适应学校发展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系统方案,全面服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3.3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团队力量薄弱,难以满足教师发展个性化需求
多数高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都具有设置时间短、兼职人员比例大、团队力量薄弱的特点[8],教师发展项目的设置与开展主要以普适性为主,难以满足教师发展个性化的需求,比如具体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心得交流等个性化的问题。
应对策略:首先,机构设置作合理调整,建立符合应用型高校实际需求的机构层级设置;其次,通过专、兼职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团队建设,深入调研教师教学发展需求,细化教师教学培训项目,创新教师教学培训方式,同时要不断充实专家团队力量,加大中心专家库建设,实现全校学科专业类的全覆盖,更加精准地指导教中心工作的开展,服务教师教学发展。
4. 结语
我国目前正处于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发展的核心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整体起步较晚、建制不全、大多尚未形成鲜明的特色。因此,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聚焦教师发展共性和个性化需求,整合优化校内外资源,着力提升教师参与教学发展中心项目的积极性,在高校的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突显其价值和作用。(作者简介:李欣,女,教授,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校长。)